为助力教师精准把握第十届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申报要求,提升申报材料质量与获奖竞争力,11月6日,学院邀请了科研院社科处处长白金凤、学院阮俊虎教授做申报辅导,学院副院长张寒主持会议。

白金凤从政策解读与评审机制角度,为教师提供申报策略指导。她结合往届申报案例,聚焦“学术影响力、政策影响力、社会影响力、国际传播力”四大核心维度,指导教师如何高度浓缩提炼支撑材料——既要突出成果的创新性与独特性,又要通过具体数据、实际案例展现成果的实际价值。同时,她提醒教师在学科类别选择上需“精准定位”,应结合自身成果特色,选择与成果契合度高、竞争相对平缓的学科领域,此外还可以关注青年奖、普及读物奖等特殊类别申报要求。
阮俊虎则结合获奖经验,从成果梳理、材料撰写、亮点提炼三个维度展开分享。他表示,申报成果需围绕核心价值构建呈现逻辑,尤其在材料开篇环节,必须用精炼语言概括成果的项目支撑背景,让评审专家在短时间内快速捕捉成果核心价值。他特别强调引用数据的“含金量”,优先呈现行业权威对成果的引用评价,增强成果说服力;同时注重延伸价值的挖掘,如基于成果编写教材、开展示范应用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,形成“成果产出-延伸转化-价值落地”的完整逻辑链。
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(人文社会科学)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之一,不仅是对教师学术成果的高度认可,也是学校人文社科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。当前正值第十届奖项申报关键期,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,帮助教师厘清申报思路、破解申报难题,进一步梳理学术成果、凝练学科特色,持续提升自身学术水平,力争取得好成绩。